新闻资讯
泛亚电竞官网以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助力质量强国建设①
发布时间:2023-11-24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水利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22年12月开展四川省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征文活动,全省水利干部职工结合各地实际,聚焦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大质量管理体系详实阐述、尽情挥墨,为新阶段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长治久安提供了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积累。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质量强国建设的形势背景、总体要求、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即日起,四川水利微信公众号特推出“以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助力质量强国建设”系列报道,读大质量管理征文优秀稿件,看四川水利人对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的思考与举措。

  质量与安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全省各级水利系统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终坚守质量底线、安全红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补齐政策制度短板,建立监管新机制,探索监管新方法,通过政策制度引导、机制创新、质量考核等一揽子措施,开创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新篇章,为高质量建设四川水网提供坚强监督保障。

  四川是水利大省,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多、投资规模大,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四川水利始终坚守质量底线与安全红线,以“问题导向+斗争精神”为工作要领,以“一套整法+一套办法”为实施路径,狠抓政策制度建设,创新监督工作机制,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实现破旧局开新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李家岩水库、向家坝灌区等“172”节水供水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中小河流治理、农村供水工程、病险水库整治等项目加快推进。但由于建设市场不规范、行业监管不够严、基层技术能力不够强等诸多原因,我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普遍不高、施工安全存在较大风险,给监督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监督政策制度不完善。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缺乏质量监督标准,各地的工作流程、工作深度随意性较大。各级水利部门在施工安全监督方面监管职责不清晰,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督程序不清、任务不明。另一方面,各级监督力量明显不足,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抽检经费保障程度较差。从事专职监督的人员市级平均3人,县级平均2人,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比仅20%,与任务重、要求高的监督工作不相适应。2020年21个市级监督机构质量抽检经费一共不足200万元,抽检范围、频次与国家要求差距甚远。这些问题倒逼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在政策制度上需要尽快完善,在工作机制上需要开拓创新,在监督能力上需要尽快提高,真正为四川水网建设保驾护航。

  践行法治思维,高度重视《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经积极协调争取,该条例已将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保障监督工作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职责,为争取有关各方支持奠定了强有力的法制基础。印发《水利厅关于分级分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水利部门监督权限,按照工程建设层级确定监督部门,实现权责一致。按照工程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实现差异化监督。印发《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结论报备核备工作的通知》,改革质量核备方式方法,从注重表格数据填报转变为注重报备成果的完整性、程序性、合规性,压实参建方质量管理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厅直属已成大型灌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实施意见》,针对灌区项目分类施策,明确工作重点,提高监督实效。研究制定《水利工程省级稽察发现问题处置工作规则》,按照约谈一批、通报一批、处罚一批、移交一批的要求,强化稽察结果运用。出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人员信息公示、典型问题公开、重点监管三项制度》,从强化人员到岗履职、信息公开公示、差异化监管3个方面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质量与安全监管工作。出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指南》,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监督职责,首次建立安全监督登记备案制度,规范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工作流程,提供18项检查事项清单,制定10类监督格式文本。编制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规程》2个地方标准,填补了技术空白。通过一揽子政策措施,不断筑牢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根基。

  2.2.1整合监督力量。打破省市县三级监督力量层级壁垒,整合质量与安全监督技术人员,建立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组建155人的联合监督队伍,监督工作由各自为政的“单兵行动”转变为“组团作战”。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并建立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省级专家库,吸纳222名专业人才为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2.2创新监督手段。总结形成“三带三查”工作法(带权威专家、带技术装备、带检测机构,查到岗到位、查履职情况、查实体质量),充分发挥专家队伍智库作用,用好测距仪、钢筋扫描仪、强度回弹仪等技术装备,让监督检查结果用“数据”说话。必要时质量检测机构同步跟进开展现场抽检,大大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2.3统一检查标准。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水利工程项目稽察作业指导书》《水利工程项目稽察常见问题清单》开展监督巡查和稽察,首创质量与安全问题“五要素”反馈方式(存在问题+事实描述+评判依据+严重程度+责任主体),为落实责任、强化问责提供依据,实现检查事项“清单化”、问题反馈“格式化”。

  水利工程质量考核是省政府对市(州)政府质量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更加突出考核重点,较以往大幅精简考核指标,针对性确定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紧紧围绕水利建设质量巡查、问题整改等难点、堵点各个击破,充分发挥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同时对监督检测经费等受政策制约不便于作强制性规定的事项,通过加分方式予以激励,促使市(州)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质量工作。

  质量检测报告由通过CMA认证的专业机构出具,其真实可靠性难以简单判别,多年以来缺乏对检测单位履职行为的有效监督,基本上游离于监督之外。我们调整质量监督抽检工作方向,委托权威检测机构对原材料进行“同批次”检测,对关键部位(重要隐蔽)工程实体实行“同部位”检测,通过数据比对,评判参建方质量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现对施工自检、监理平检、业主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靶向监督,有效遏制检测报告弄虚作假乱象。

  参照水利部《稽察工作指导书》追责问责标准,仅2022年责成13个市级水利部门对80家参建单位实施约谈及以上责任追究。对现场管理人员长期不在岗、监理单位无资质承揽业务等突出问题,在全省水利系统书面通报,涉及参建单位33家。将偷工减料、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10条违法违规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查处。对19家责任主体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处罚共计500余万元,创历史之最,显著增强监督工作的穿透性和影响力。

  两年来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赴达州、巴中等10余个市州开展质量与安全监督调研帮扶,与地方水利部门座谈交流、深入互动,指导各地完善新机制、落实新举措。践行“一线工作法”,结合向家坝灌区等项目监督巡查工作,与施工班组长、一线工人等座谈、交流、互动,灌输质量与安全意识,发放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系列工作手册、安全生产漫画600余册。联合人才中心、水利学院搭建教育平台,面向市场主体开展质量与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举办质量与安全监督培训,教育培训人数约3000人,将“监督+服务”落到实处。

  通过政策制度引导、机制创新、质量考核等一揽子措施,开创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新局面,工程质量与安全总体可控。一是监督工作规范有序。落实了各级水利部门的监督职责,规范了监督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解决了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二是监督能力得到提升。编印《质量与安全政策制度文件汇编》《质量与安全应知应会工作手册》《质量与安全违法违规情形及法则》等并分发市州学习。通过质量与安全联合监督巡查、质量与安全专题调研帮扶等措施,加强省市县沟通交流,不断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三是监督权威性日益增强。统一监督检查标准,提升了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三带三查”工作法、“检测结果比对”等新的方式方法,让监督工作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权威性。四是监督工作保障水平得到提高。质量考核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州)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质量工作,监督工作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四川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方法,瞄准直接影响质量与安全的堵点、难点,分类施策、靶向监督,以更高标准、更严的要求,努力做出更大的监督成效,为高质量建设四川水网保驾护航。